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3-6岁科学小实验”实践队于7月7日至7月18日走进三教,为3-6岁幼儿奉上十天的科学盛宴。活动由周羿老师统筹指导,五名学前教育专业助教全程跟进,以“奇妙世界”“奇幻流体星球”“多变的色彩”“烟花魔法”四大主题串联起一场场触手可及的科学探秘,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惊叹中完成从“看到”到“做到”的成长跃迁。
周羿老师带领团队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时间反复推敲实验安全梯度和认知难度:牛奶、玉米淀粉、紫甘蓝、纸杯、气球、洗洁精等生活材料被重新赋予“魔法道具”身份,所有试剂剂量、工具尺寸、操作步骤均经过十数次试做与修正,确保既安全又足够引发惊喜。五名助教则分组负责情境创设、实验演示、秩序维护与延伸指导,提前模拟幼儿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把科学原理翻译成“色素精灵”“外星黏土”“魔法泡泡龙”等童话语言,随时准备用故事化解畏难情绪。
首次活动,《奇妙世界》率先登场。透明杯中,“油宝宝”与“水宝宝”互不相溶的魔法被食盐瞬间打破,彩色色素化作“流星雨”直潜水底;简易纸杯在手电筒照射下化身“投影仪”,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小星星瞬间铺满整面墙壁。第二次活动,《奇幻流体星球》接棒:牛奶星球燃料滴入食用油宇宙,彩色小球缓缓升起;玉米淀粉与水的相遇诞生了“外星黏土”,孩子们拍一拍坚硬似石、戳一戳柔软如泥,惊呼“这是活的!”第三次活动,《多变的色彩》让教室变成魔法学院:紫甘蓝汁遇见酸醋变红、遇见小苏打变蓝,小小滴管在孩子手中成了调色魔杖;矿泉水瓶与洗脸巾组合的“彩虹泡泡龙”在阳光里折射七色光带,孩子们追着泡泡奔跑、欢笑、用力鼓掌。第四次活动,《烟花魔法》把节日搬进教室:牛奶盘里的洗脸巾被彩笔点染,一滴洗洁精便让“烟花”轰然绽放;纸杯口的气球皮被拉紧再松手,彩纸碎片如焰火四散,孩子们兴奋得跳起,大声比较谁的“烟花”飞得更高。
十天里,同一批孩子每天如约而至,助教们也悄悄记录着他们肉眼可见的变化:第一次不敢伸手的孩子,现在主动要求“再试一次”;最初只会说“好神奇”的幼儿,开始用“因为洗洁精让表面张力变小”来解释现象;原本分散的注意力,逐渐能在十五分钟的完整实验里保持专注。周羿老师欣慰地表示:“科学启蒙不是灌输名词,而是让孩子相信‘我可以问、我可以试、我可以懂’。”
十天的科学奇旅落下帷幕,但孩子们的问题清单却越来越长:为什么影子会跟着人走?能不能用黏土做一座不会倒的桥?实践队用一场场可感可触的小实验,在童心里点燃持续探究的火种,也让五位助教在“3-6岁科学小实验”的广阔课堂里,看见知识回馈社会的最生动模样,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学前教育的决心。
↑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汉字少年,暑期“笔”耕不辍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