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我校教育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参赛学子在本届大赛中脱颖而出,共斩获18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包括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3项;其中省级奖项14项,包括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9项。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大赛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本届大赛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AI辅助教学、物联网应用等11个赛道,共有来自全国974所本科院校的数万支队伍参加,我校5支队伍入围国赛,共有4支队伍在国赛中荣获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动漫与短片、信息可视化设计等赛道奖项。
微课与AI辅助教学赛道
在微课与AI辅助教学赛道中,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马俊博、和银凤、杨先雨、李双瑞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严科虹制作的微课作品《谁动了电磁铁》聚焦中小学科学课程,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以趣味故事为引,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利用AI技术辅助实现实验模拟与互动答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获得国赛二等奖。

《谁动了电磁铁》作品
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舒卉、琚天宇、贺东吉、陈焱、徐露制作的微课作品《月影下的是诗情与哲思——解锁〈古朗月行〉的意象密码》聚焦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求,积极地尝试将AI技术融入教学中。团队从古典诗歌赏析课堂的教学设计创新入手,巧妙利用AI技术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辅助实现《古朗月行》诗中意象、意境的可视化呈现,获得国赛三等奖。

《月影下的是诗情与哲思——解锁〈古朗月行〉的意象密码》作品
数媒动漫与短片赛道
在数媒动漫与短片赛道中,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学生王骏超、张传辉、谭金勇,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学生李云捷,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超五位同学完成创作的《梦溪先生—沈括》,以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为蓝本,通过动画媒介系统呈现典籍中的磁学、光学、声学及天文学发现。作品创新性地将古代科技文献转化为可视化叙事,既还原了沈括跨学科研究的探索路径,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彰显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文化价值与当代启示,荣获国赛三等奖。

《梦溪先生—沈括》作品
信息可视化设计赛道
在信息可视化设计赛道中,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黄清宇、杨希奥、张传辉、马骏浩、刘秋月五位同学创作的信息可视化作品《耕行问道——自然科学的千年回响》,在数字艺术领域不断的探索与突破、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以及精准的数据呈现,荣获国赛三等奖。

《耕行问道——自然科学的千年回响》作品
此次比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学校推动计算机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教学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