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工作网  >>  综合新闻  >>  浏览文章

与双一流并列第一之后,今年他们拿下七个第一!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09日       访问:0       编辑:教学工作部

去年

云经管“走乡村·促振兴”实践队凭借一支短片

《悬崖上的精神绿洲》

与中央财经大学在同一赛事并列全国一等奖

今年

他们深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探索地域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路径

团队作品

获“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文旅创意竞赛

7个一等奖

调研报告《志愿青年学刊》正式录用

3篇学术论文获期刊录用

团队创作的两部视频

《白银万两》《高原上的牧歌》

还入围第五届乡村振兴大赛

《我眼中的新中国》等全国赛事

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优秀吗?

一起来看!


image.png

团队于兴蒙乡蒙古族历史博物馆前合影


青春担当:在乡土实践中淬炼成长

2025年暑假,在指导教师许张思怡、陆梦颖、可幸以的带领下,“走乡村·促振兴”社会实践队在实践期间,完成撰写8000余字的调研报告,系统提出“非遗+金融+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并发表3篇学术论文,聚焦非遗品牌建设、金融支持与乡村金融素养提升。

实践活动还受到了中国日报(中文网)、中国青年网、志愿青年学刊等媒体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中青校媒专题推介团队拍摄的实践视频,助力通海非遗故事走向全国。

image.png

image.png

校外媒体报道截图

image.png

image.png

稿件录用截图

image.png

竞赛奖状部分截图

团队创作的两部视频作品《白银万两》与《高原上的牧歌》,从非遗技艺的生动呈现到民族团结的温情瞬间,以影像为载体,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生机。成员还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文旅创意竞赛、第五届乡村振兴大赛、《我眼中的新中国》等赛事活动,屡获佳绩。

“我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和传播者。”队员马瑞岚在总结中如是说。在通海的日子里,队员们白天走访记录,夜晚整理材料,主动开展金融宣讲,助力村民防范诈骗;与当地蒙古族青年合作拍摄微纪录片,留存珍贵口述历史。这些实践让专业知识落地生根,也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实质内涵。



从课堂到田野:知行合一的新认知

“在蔡家山村铜器工坊,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是‘活态传承’。”队长杨娅楠感叹道。当她目睹传承人运用六百年古法打造名为“繁华”的花瓶时,课本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变得具体而鲜活。团队随后聚焦当地独特的蒙古族后裔——喀卓人,探寻这支随元朝铁骑南迁并在此扎根770年的族群所保留的文化印记:“三叠水”服饰上的银线绣工、“风搅雪”的语言融合、太极鳝鱼的美食智慧、马头琴旋律中的水乡情韵,无一不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宝藏。

image.png

团队走访调研银饰非遗传承人

七街村的“高台社火”同样令人震撼。孩童在高叠的八仙桌顶端翩然起舞,艺人在晃动的铁架上演绎传统戏文,看似惊险的表演背后,蕴藏着世代传承的力学智慧与民俗寓意——高台象征“步步高升”,服饰色彩暗含节庆密码,动作编排讲述历史故事,技艺之中承载的是鲜活的生活叙事。实践队通过走访调研,以镜头记录通海非遗的深厚内涵,生动呈现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的和谐共生。

 

image.png

团队走访调研高台非遗传承人

今年,实践队继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队员们走进县城街巷,通过宣讲传递实用金融常识,借助问卷收集民众反馈。他们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如何识别电信诈骗”“助学贷款还款指南”等贴近生活的案例,配合志愿者细致讲解,让金融知识更具温度。家长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关注、学生对金融常识的需求、居民对防诈骗知识的重视,均为政策优化与普及工作提供了真实依据。实践队将调研结果整理成分析报告,为金融知识普及与助学贷款推广提供了接地气的参考。

image.png

团队在街头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


专业融合实践,始终保持初心

 

“走乡村·促振兴”实践队自2021年组建以来,连续四年获校级重点立项,并两度入选国家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团队足迹遍布楚雄、红河、大理、怒江等地的32个县乡村,结合财经商贸专业特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服务优化、资助政策帮扶等工作,累计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

image.png

团队从左起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集体合影

四年来,团队积累了超过10万字的调研材料、40余篇新闻报道、10余部短视频与微电影等影像资料,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基于实践成果,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2篇,依托项目成功申报2项教师科研课题与3项学生课题,并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4项省级奖项。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走乡村·促振兴”实践队通过深入走访与系统调研,不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价值与实践意义。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队员们用脚步感知乡土温度,用镜头记录文化韧性,用专业智慧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他们的故事

是当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真实写照

也是高校实践育人成效的生动体现

未来

这支队伍将继续心系乡土

以青年之智、青年之力

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续写新的篇章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教学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